1973 年春一晚上 , 旺角伊利沙伯青年館室內籃球場座無虛設 , 坐滿了觀眾 。 全港學界甲組銀牌賽 ,也是港九兩區冠軍對決的舉行;場中絕大部份的觀眾,大多數男女都為培聖打氣加油,並不因為華洋對壘,而是以小擊大。
港島區冠軍國際學校,隊員全為洋人,他們平均六呎多的身型與我們祇有五呎七、八的相比實在相差太遠;但我們隊員身手矯捷合作純熟,以隊形見稱,加上陳振光的遠射奇準竟毫不輸蝕;比分一直膠着,但陳志明的幾個關鍵入楔球,雖己運用純熟的技巧配以假動作晃過敵衛,起跳時卻又遭另一高大敵衛拍出;懸殊的體型始終是勝負的分野,我們最後以六分之微見負。 多少征戰的勝敗 , 都不如此戰之刻骨銘心 。陳志明至今仍耿耿於懷!他自責的說:「這是我代表培聖以來演出最差的一仗,倘若打得好些,戰果或會改寫,我們才祇輸幾分。」事實上培聖甲組之前一直全勝,陳志明本人更已兩年來未輸過球賽;包括乙組時對英華的經典一役,所謂經典是如此:
當時激烈比賽祇剩下五秒鐘就結束,英華還領先一分,而在英華場區葫蘆頂球證判有一跳球,隊長陳志明急向跳球者瞄了一眼,示意將球拍向他的一方,跳球者竟會意而順利將球傳達,他毫不遲疑搶球飛身跳射,皮球竟沒投中,剛巧哨子聲響起,計時器回到零位了!失望、沮喪、不服氣瀰漫在培聖仔底心裏;突然!裁判指着罰球點,對!那非完結的哨子聲--是英華球員於比賽完結前一剎那犯規!他阻止我們的神射手起跳,犯下比賽的天條!兩分罰球只需一人在場中,得一分要加時、沒得分便落敗、得兩分便取勝!關鍵所在,致令偌大的球場驟然鴉雀無聲!彷彿只聽到陳志明撲通、撲通的心跳聲,他深吸一口氣後瞄準、投射;糟糕!他覺手感有點兒不妥當,可幸皮球在框上彈板後於喝采聲中穿入籃窩,平手了!歡呼後射第二球時平添無比信心,果然一射穿針中鵠;場內外以雷動的喝采和歡呼迎接此不屈不撓、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勝利!
陳志明 68年入讀中一至73年中五畢業,就讀五年期間為母校在學界籃球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;能在甲、乙、丙組都取得學界聯賽冠軍的,培聖至今就祇他一人。取得九龍區甲組聯賽冠軍更是他當時最大榮耀,因為這畢竟是學界最高級別的比賽。問及何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,陳志明卻相當謙厚,把功勞歸功於團隊精神,與及梁玉泉老師教導有方所致。他認為若把校隊拆散置於其他球隊中,可能大都是平庸之輩,況且身材輸蝕,但我隊卻合作無間,往往就以慣用的幾度板斧隊形;即使碰上有現役甲一公開賽的職業球員,其單打獨鬥也打不過我們的;加上梁老師調兵有道,戰略得宜,多年來都以矮勝高,所向披靡。梁老師在場上對球員高聲疾呼,肉緊程度更甚球員,其實他是個既慈祥而又受尊敬的老師,賽後更會自掏腰包為球隊慶功。
陳志明專注籃球,功課上就顯得稍為遜色且帶點反叛,但劉德雄老師及彭綺玲老師他卻印象深刻;除了教得精彩外,笑容可鞠,表情豐富兼且備課充足。當然最欣賞的還是梁玉泉老師,除教打球外還教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,尤其學懂了甚麼是團隊精神,對後來業務發展有很大裨益;如今事業有成,也是歸功於懂得如何發揮團隊精神。談到團隊他懷念從前的一班舊戰友,而球隊中楊崢海與他最合拍,現時往來最多的是黎熾榮及鄧小宙。
過去甚少出席校友會活動,近幾年來卻成了活動常客兼且大力支助,為何吸引陳志明熱心參與呢?他坦言過往要為生活而拚搏,一切都放在事業上,如今業務穩定了就希望尋回從前的一些美好片段,畢竟在培聖五年有太多快樂的回憶!在活動中能見到那麼多的老師是至為高興,但對近幾次活動的出席人數與規模則感到有點兒失望!他寄語校友會每屆或兩屆找個聯絡人,日後辦大型活動時就可藉聯絡人推廣,他會繼續大力支持!
陳志明與太太是青梅竹馬的一對,他的成功,陳太在背後支持是最重要的;他欣賞她賢淑體貼,更欣賞她的大方得體;夫婦倆有共同嗜好,跑馬、行山、旅遊。陳志明是現時澳門馬主會的主席,對跑馬有熱誠與心得。他倆喜把臂行山,行遍了港、九、新界的自然郊野徑。問及會否再打籃球,他毫不猶豫的說「會」,但衹會輪替出場,不願如從前般做主將了。他們也愛旅遊,地球每個角落幾乎都到過,在瑞士滑雪是他們最嚮往要重臨的。他們育有兩子,俱已成長,長子剛從海外學成歸來,幼子則留在香港讀書;七月十一日返培聖母校打籃球,其幼子亦有到臨,父子兵上陣替舊校校友取得亞軍佳績。
事業如日中天的他沒有移民的傾向,衹把事業在 97年時從香港移到澳門;從事製衣業的他,在86年創業時,廠房3,000呎工人約五十;現時在國內廠房五萬呎,僱用勞工600 餘人,而即將完成的另一新廠房規模更是現時的20倍,工人亦隨之遞增;是名牌成衣的最大指定製造商。雖然事業有成,他卻不落俗套謝絕了時下的無謂交際應酬。與陳志明交談了一個下午,他與陳太的好客、健談與熱誠真摯;加上其寓所能背山面海的優美環境, 給採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陳志明太太、陳志明、黎俊光、陸國康、梁志榮和梁嘉明(由右至左)
採訪員 : 梁嘉明、黎俊光、梁志榮、陸國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