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長的話 2024

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:一位有心人在炎炎夏日到外地的一個小島旅遊,入住了一所民宿。就在第一天下午黃昏時段,有心人走在陌生的街道小巷上,不知不覺間在一所石屋門前發現幾只初生小貓,脖子被尼龍繩綑綁在木櫈下,旁邊沒有任何人,奄奄一息的樣子觸動了有心人的心,遂上前察看,只見一個紙牌上寫著「出售小貓,30元一只」。由於天色漸暗,有心人唯有先行離開返回民宿。這個晚上,幾只可憐小貓的影像在有心人的腦海中不斷浮現,久久不散,心裡感到十分不安。原來有心人自己家中也有飼養一只貓兒,愛護有加,心裡想著明天一定要再到小巷上找回那幾隻小貓,把牠們帶回家中收養,或最基本也要與小貓的主人了解一下情況,阻止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。有心人在腦海中不斷回想當天行走過的路線,希望能清楚記得小貓的位置。

 

第二天早上,有心人再次走到島上的小巷,終於找到那幾只小貓,對面坐著幾個男人。有心人向男人查問,他們回答說:這是一位婆婆養的貓所生的,不是第一次的了,婆婆也不想的。言談間有心人質疑為何婆婆不帶貓兒進行絕育手術,這樣便可以防止再發生這樣的事。男人不太認同這個說法,表示動物也有其天性,為牠們做絕育似乎有點殘忍。不久,婆婆出現,並說已為其他一隻貓絕育,另一隻因為已懷孕,所以要待牠生產後才可以進行絕育。

 

有心人心裡十分矛盾,想著想著…,若給婆婆金錢,會否間接鼓勵了婆婆繼續利用貓兒生產來賺取金錢…,若是要自行帶走幾只小貓,又怎樣能通過海關把貓兒帶回家中?最後,有心人想起民宿也有一只可愛的貓兒,相信民宿老闆娘也是愛貓之人,可以帶回去民宿交給她吧。心裡又想,四只貓兒不是個少數目,會否有點強人所難,硬把責任加重了給別人?想著想著…不知如何是好…

 

今年學校選定了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「義德」作為主題,「義德」(或公義) 是一種倫理上的德行,要求我們時常毫無保留地讓天主和我們的近人得到各自所應得的。對天主的義德稱之為持守宗教信仰的德行;相對鄰人的公義,則促使人尊重他人的權益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,以促進人與人之間公平相待和公益共享。簡而言之,就是給每人所應得的。

 

從有心人的故事,我們可以反思如何體現「義德」。當有心人對幾只小貓動了憐憫的心,想給小貓應有的生活,這也就是回應了「義德」的要求。當有心人考慮以合法的方式收養幾只小貓,也是回應了「公義」,做正確的事。若然我們能對幾只小貓也有惻隱之心,何況是人呢!

 

我們能否多關心身邊的人,給予他們所應得的呢?我們能判斷什麼是他們所應得的呢?

 

最後,有心人給了婆婆一點金錢,便把小貓帶走,交給民宿老闆娘。然後,有心人定期滙錢給老闆娘,以助養那幾只小貓。

 

新學年剛開始,就讓我們每位同學在今學年,努力充實自己,不論在學識和品格上力求進亦,好使你們能有能力去關心身邊人,給予別人幫助以維護他們所應得的。

 

讓我們一同祈禱:主耶穌,在這新學年,求祢讓我們常懷依持的心,不再以自己的各種限制作為借口或推搪的理由,不再畫地自限。主!求祢教我們努力地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、做好每份功課、為每次測考認真溫習,為未來升學前途作好準備,為認識和實踐「義德」而擇善固執,為未來的自己所應得的而努力,為身邊人所應得的而願意付出。

 

主佑平安!

郭富華校長

2024年9月